2013年年前臘月二十八,作為新女婿,記者跟著岳父岳母去了趟老家走親戚。說起來,自己從小在市區(qū)長大,沒有親戚居住在農(nóng)村,所以鮮有機會感受農(nóng)村的過年氣氛。
大伯家在濱北街道張輝家村,剛一進院落,還沒見到人,就先聞到一股香味兒了。大娘正在廚房里忙活著炸魚、炸藕盒,旁邊的大鋁盆里已經(jīng)盛了不少。藕盒在油鍋漸漸泛出誘人的金黃色,空氣里滿是濃郁的香味。雖說自己家也會在年前準(zhǔn)備些過年的食物,比如煮牛肉、熬豬蹄凍,但從來不會一炸就是這么一大盆。“多準(zhǔn)備些,要吃到十五呢!”大伯說。
在屋里坐著閑侃,伯父家的表哥回來了。一問,說家里的母豬這幾天就要生產(chǎn),預(yù)產(chǎn)期在大年初二。“今年過年可有的忙活了!”表哥說。他這一說,引起了我的興趣,立馬跟著他去了屋后的豬舍看個究竟。
表哥家的豬舍有兩間,前面的一間有4個欄,2頭母豬12頭小豬,后面一間有兩欄兩頭母豬。小豬都是剛生下來一兩個月,憨憨地擠成一團。豬舍雖然看著簡陋,味道也頗為“頂”人,但我忽然注意到,每一個豬欄的墻上都安裝有一個大鐵箱,連通著鐵管,最下面是一個類似水龍頭的構(gòu)造。表哥說,這是自動飲水器,“豬渴了就會去喝水,一嘬就有水了。”
原來農(nóng)村養(yǎng)豬已經(jīng)用上科技產(chǎn)品了,真是不在農(nóng)村生活就看不到。問到還有沒有別的“高科技”,表哥說,為了照顧剛出生的小豬,他買了電熱板、取暖燈,以保證冬季豬舍的溫度,“還有自動料槽,小豬們餓了就會去拱,跟自動飲水器一樣,一拱,食物就會漏下來。”而且,漏出食物的多少跟豬的生長情況掛鉤,可謂“限量供應(yīng)”。
不單是照顧小豬,照顧臨盆的母豬也有講究。首先就反映在飼料上,“配種前到生產(chǎn),會給母豬喂全價飼料,這種飼料含有多種元素和氨基酸,能保證母豬營養(yǎng)齊全。”而除此之外,表哥還會細(xì)心為它們記“成長日記”。表哥說,母豬從懷孕到生產(chǎn)平均114天,頭一個月、一到三個月、三個月到生產(chǎn),是不同的三個階段,記錄好生長情況和飼料喂養(yǎng)情況,有利于母豬更好地生產(chǎn)。
去年,表哥的豬共出欄25頭,賺了八九千塊錢,而今年,表哥計劃再建豬舍,至于預(yù)計能賺多少,表哥笑稱:“全得看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