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中國最大的肉類加工企業(yè)雙匯發(fā)展的控股股東雙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雙匯國際擬以7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7億元)的價格收購世界最大豬肉生產(chǎn)商———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
應該說,這是一起典型的橫向并購,并購雙方都屬于肉類加工企業(yè),而且主打產(chǎn)品都是豬肉。就此而言,雙匯此次出海并購的戰(zhàn)略意圖并不復雜:一方面,通過收購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chǎn)企業(yè),為國內(nèi)的消費者進口更安全的美國豬肉,另一方面,通過海外收購,借鑒美國企業(yè)在生產(chǎn)以及經(jīng)營管理方面的經(jīng)驗,將雙匯真正打造成一個國際化的企業(yè)。
然而,事情其實并沒有這么簡單。坦率而言,我認為這是一起看不懂的并購:看不懂收購價格,看不懂收購戰(zhàn)略,看不懂交易結構和財務安排,也看不懂雙匯在一旦成功收購之后如何進行整合和管理。
首先是價格。做并購的都知道,評價一個成功的并購,首先看的不是價格,而是是否符合公司發(fā)展的戰(zhàn)略?墒,雙匯收購史密斯菲爾德,首先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價格。雙匯國際按照每股34美元的價格收購,相比史密斯菲爾德公告前最后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25.97美元溢價約31%。而這么高的溢價在未來將為雙匯創(chuàng)造多大的現(xiàn)金流?從史密斯菲爾德的經(jīng)營狀況看,其每年養(yǎng)豬約1500萬頭豬,一年屠宰2700萬頭,公司年收入131億美金,利潤卻僅僅只有2.34億美金,很顯然,這是一家利潤非常微薄的企業(yè),并且在美國是一個極其成熟的行業(yè),收購的71億價格中,包括47億美元現(xiàn)金,和承擔史密斯菲爾德24億美元債務。給這么高的溢價,除非解釋為雙匯有別的戰(zhàn)略意圖,否則實在令人不解。
其次是戰(zhàn)略。根據(jù)目前披露的碎片的信息,雙匯此次收購,究竟能給雙匯帶來什么?是僅僅滿足于收購了一家全球最大的豬肉生產(chǎn)商,還是為了改善雙匯在食品安全領域不佳的現(xiàn)象。如果是為了直接進口美國豬肉,其實根本不必出如此高的溢價,因為進口任何豬肉,對于中國這么一個龐大的市場而言,并不缺少供應,同時豬肉價格本身受壟斷巨頭操縱的可能性也不大,沒有必要通過收購的途徑來進口美國豬肉。如果是為了改變雙匯的形象,那這種收購本身就有糊弄消費者的嫌疑。收購了美國的企業(yè),帶著一個跨國巨頭一起玩,你的產(chǎn)品就安全了?
第三,是收購的財務安排。雙匯此次出家71億美金,這對于中國食品企業(yè)的海外并購而言,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起并購。而雙匯集團2012年的營收不過500億,利潤差不多在40億左右。一下拿出430多億人民幣來收購,錢從何處來?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并不知道雙匯此次收購的具體財務安排,但不管如何安排,不管是貸款融資,還是通過私募股權基金聯(lián)合收購,巨大的財務成本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問題,而收購之后微博的利潤,不僅可能短期無法為雙匯帶來正的財務效應,反而會拉低雙匯自身的財務表現(xiàn),并背上沉重的財務包袱。前幾年吉利收購沃爾沃,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但筆者迄今仍然擔心吉利的財務負擔。
最后一個看不懂的,是未來雙匯如何管理史密斯菲爾德。按照目前雙方披露的信息,雙匯不解聘史密斯菲爾德的管理層。這就意味著,雙匯未來一旦派駐高管,雙方在文化、管理理念等方面必然出現(xiàn)摩擦,而這種摩擦一旦處理不當,將直接導致并購的失敗。一個真正成功的并購,90%的評價在公司并購后的整合上。對于雙匯而言,這是一個繞不開的難題。
筆者并不反對中國食品企業(yè)出海并購,一個成功的并購必須讓人看得懂。但雙匯出高價收購美國企業(yè),在貌似合理的戰(zhàn)略目的的背后,仍然有很多的疑問待解。不管是為了做大做強,還是為了企業(yè)未來的國際化,甚至就是為了改變中國食品安全的現(xiàn)狀,起碼,這些戰(zhàn)略意圖應該能夠一目了然的在收購交易中清晰展現(xiàn),而不是朦朦朧朧。筆者特別要提醒的是,中國的食品安全到今天這個狀況,是任何一個從事食品生產(chǎn)的企業(yè)的恥辱,但洗刷這種恥辱,不是簡單拉一個洋品牌,或者將別人的豬肉進口進來那么簡單。只怕是,出了高價收購,洋品牌的帽子戴上了,但食品安全卻因為戴了個洋帽子更加有恃無恐。如此,則這樣的并購還是少一點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