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1 追求高蛋白
首先需要科普的是豬需要的不是蛋白質而是氨基酸。蛋白質經消化道消化分解成小肽和氨基酸,再經小腸吸收,到體內再根據(jù)豬的需要來合成各種蛋白質。
一方面,過高的蛋白質加大了豬消化系統(tǒng)的負擔,不但降低飼料營養(yǎng)的消化率和吸收比率,浪費飼料資源,排放的氮源還污染環(huán)境;另一方面飼料廠跟風做所謂的高蛋白飼料,在市場競爭和成本雙重壓力下不得不采用劣質蛋白原料,一些不法商人甚至非法添加來達到高蛋白(如三聚氰胺就是為了提高粗蛋白含量的惡性欺騙手段)。
所以不要一味追求“高蛋白”,飼料的蛋白質要易于消化吸收,氨基酸平衡,蛋白與能量的比例匹配,這樣的飼料才是合理而有效的。
誤區(qū)2飼料感觀--香精
經常會有養(yǎng)殖戶認為很香的飼料是好的,發(fā)酸的飼料是霉變的。使用香味劑,我們很容易就會想成這是為了提高豬的采食量因而專門設計的,實際上這些刺鼻的味道反而會讓豬的采食欲望下降。
誤區(qū)3 感官—顏色
一般豬場老板在挑選產品時會根據(jù)色澤來評價這個產品是好是壞,因此營養(yǎng)師在做配方的時候把很多性價比很高的原材料剔除了。比如在豆粕高價的時候,用5%的雙底菜籽粕每噸可以節(jié)省100元成本而不會影響豬的生長和采食量。甚至添加著色劑來讓飼料看起來更漂亮,浪費了成本,而這些成本,最后都被轉嫁給豬場了。
誤區(qū)4 膨化
對于幼齡仔豬,原材料膨化后可以提升其消化率,但對于中大豬來說,膨化就過于浪費了。另外,由于膨化的標準缺失,很多沒有膨化的飼料也敢大張旗鼓地宣傳自己的原材料是膨化過的。其實除了前期料外針對中大豬,我們更應該關注原料品質和混合均勻度,只有平衡的營養(yǎng)才能給豬只最好的漲勢。
誤區(qū)5 泡水
一些豬場習慣泡水飼喂,那么泡水的快慢和泡水后的感官就成為他們判斷飼料好壞的依據(jù)。其實,飼料泡水的快慢除了配方的影響外,主要還受環(huán)模的壓縮比、制粒速度、調質溫度、飼料水分等因素影響,同樣的原材料和配方做出來的料泡水時間可能差很遠。
誤區(qū)6 用小豬料喂中大豬
豬的不同階段的營養(yǎng)需要是不同的,對飼料的消耗也有差別,如果所謂的小豬料加了過量藥物,長期飼喂的副作用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