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遺傳手段提高瘦肉增長 ( 生長速度和瘦肉率 ) 的同時,通過管理水平提高可使每頭母豬年提供上市豬數(shù)也得到改進。當前母豬生長速度更快,達初情期時體重更重,配種時更年青和瘦肉率更高,也就是說,最終管理一群產仔性能更高的成熟母豬群,體型也更大。后備母豬是育種群成功的關鍵,對青年后備種豬的培育和選擇非常重要。
遺傳
最重要的遺傳措施是性能測定方法、選擇目標和雜交繁育計劃 (See , 1998) 。有很多文獻報道瘦肉增長的選擇會反過來影響繁殖性能。膘厚選擇下降的同時,會導致采食量下降,初情期年齡增加,活產仔數(shù)更少,斷奶前死亡率上升以及非生產天數(shù)增加。初生和斷奶時窩仔數(shù)、仔豬窩重也隨著低采食量的選擇而下降。今天瘦肉型種豬導致繁殖性能下降,尤其重要的是食欲降低。
在管理上,與遺傳相關的管理措施最大的誤區(qū)在于假定母豬 ( 忽視遺傳特點 ) 繁殖行為是相似的。遺傳會影響采食量、生長速度、健康水平、壽命 ( 淘汰率 ) 及各方面的繁殖性能。要記住,不同場間種群遺傳品質是存在差異的,間接影響繁殖性能因素的確認,將有利于改善種母豬的管理水平和繁殖性能的一致性。
多數(shù)母豬繁殖性狀為低遺傳力性狀,而生長和胴體性狀的遺傳力較高 ( 見表 1) 。加強對發(fā)情信息的選擇也是可能的,由于該性狀的遺傳力為 0 . 31 ,反映了母豬斷奶后 10 天內恢復發(fā)情 ( 靜立反應和排卵 ) 的能力 (Sterning 等, 1998) 。初情期所有發(fā)情信息中,發(fā)情時陰戶征狀的持續(xù)時間具有最高的遺傳力 (0 . 38) ,每天進行 2 次發(fā)情檢查時靜立發(fā)情的持續(xù)時間遺傳力比其它發(fā)情信息的要低 (0 . 16)
由于雜交優(yōu)勢效率和品種間潛在的選擇差異,雜交繁育成為商業(yè)化養(yǎng)豬生產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終端、靜態(tài)雜交體系中,所有后代均為商品豬,充分利用了不同品種或品系差異的優(yōu)勢,具有優(yōu)秀繁殖性能特點的品系用作母系,具有優(yōu)秀生產性能特點的品系作為父系,商品豬生產時則具有高生產性能遺傳潛能,及高繁殖性能遺傳特點的母豬群。在母系性能及影響公豬繁殖性能的性狀上,雜交優(yōu)勢尤其顯著 ( 表 2) 。最終在商品豬生產中,選擇和雜交繁育相結合,獲得高水平的生產性能。
從各品種中繁殖性能最好、具有 12 — 14 個乳頭的母豬中選擇后備母豬。此外,有證據(jù)表明,飼養(yǎng)在較小窩 ( ≤ 7 頭 ) 的后備母豬繁殖性能在優(yōu)于飼養(yǎng)在較大窩 ( ≥ 10 頭 ) 的后備母豬。在斷奶時,應保留需要更替母豬數(shù)量的 250 %,在保育期完成初步選擇,對于那些存在結構缺陷、赫尼亞或疝氣及生長速度不夠的仔豬應首先淘汰,在 140 日齡時進行最后選擇,包括結構、腹線和外生殖器的眼觀評分,淘汰生長速度非常慢 (< 590g ) 、膘厚極薄或瘦肉率極高的母豬,選擇的后備母豬數(shù)應是需要更替母豬數(shù)量的 125 %一 150 %。
眼觀評估更替母豬
購買或自留的母豬應是遺傳是優(yōu)秀,繁殖評分良好和結構合理,應對更替后備母豬進行全面的眼觀評分,以確定其結構和繁殖合理性。
母豬每年要產 2 窩以上,哺育一大窩仔豬 2--3 周,在 7 天左右恢復發(fā)情配種,一生中均生活在固體水泥地面或鑄鐵地板上,由此可見四肢和腳趾是非常重要的。生豬的理想四肢是要相對粗壯,兩趾大小相同,系部要相對較軟 ( 不要太硬或直立 ) ,后踝和前膝應有一定角度,以保證動物行走時不會垂直施壓于腿關節(jié),四肢與地板間保持千直,動物行走時不會旋轉或扭轉。如果動物行走時四肢出現(xiàn)旋轉或扭轉,會導致腳底部出現(xiàn)痛感,使用動物處于痛疼狀態(tài),以致不能行走。腳趾內有痛的一側,在早期階段即傾向于不協(xié)調,這是由于四肢不平衡體重,導致腳未完全平穩(wěn)地放在地板表面。
動物的整體結構是骨架、肌肉、脂肪和皮膚的綜合體現(xiàn),如何組裝在一起使動物完成特殊的功能目標。骨骼的結構非常重要,并影響到使用壽命和機能。正確的骨骼應是體型合理,使豬有豐富的體內空間,供關鍵器官發(fā)揮相應機能。對于母豬來說,長、寬、深的骨架為其繁殖機能提供足夠的空間。理想的骨架還使豬只在任何平面上毫無困難的來回移動,不理想的骨架結構使母豬在分娩欄內起來與躺下非常困難。
母豬的腹線非常重要,更替后備母豬至少應有 6 對有效乳頭,排列整齊和突出。乳頭應從腹線的遠端開始,避免瞎乳頭和倒置乳頭的存在。瞎乳頭實際是發(fā)育不全的乳頭代替功能乳頭,倒置乳頭為乳頭的末端,在乳腺管體內被阻,因此被“倒置”。瞎乳頭永遠不會變?yōu)楣δ苋轭^,而倒置乳頭有時在母豬分娩時會突出來,但帶有倒置乳頭的后備母豬應進入繁殖群前淘汰,因為多數(shù)倒置乳頭不會變?yōu)楣δ苋轭^。
此外,有些外部特征可用于一些可能繁殖問題的評價指標。從陰戶可看出兩類繁殖問題,第一類為后備母豬顯得很幼稚或陰戶很小,幼稚型陰戶是內繁殖道不成熟的表現(xiàn)。第二類為末端尖出的陰戶,帶有這類陰戶的后備母豬配種很困難。這兩類陰戶的后備母豬不應列入更替群。美國豬肉基金會的肉站上可免費獲得后備母豬眼觀評分的綜合指導性文件 (Stalder 等, 2005) 。
后備母豬培育
要獲得年齡、體重和膘厚均很合適的瘦肉型后備母豬,必須執(zhí)行不同于傳統(tǒng)肥育豬的后備母豬培育方案。象肥育豬一樣飼養(yǎng)后備母豬將導致成熟體重和種群的維持需要增加。種母豬應該更多地采用保守日糧,足夠的蛋白和相對低的能量。為獲得理想的膘厚、體重和年齡,適當?shù)南揎曇彩潜匾摹S行伦C據(jù) (Foxcroft ,等, 1996) 支持配種前短期“催情”的觀點。通過讓后備母豬吃個飽進行催情飼喂,這僅僅是保證母豬潛在排卵的簡單正確處理方法。接近初情期的后備母豬采用限制飼喂會抑制黃體酮激素 (LH ,調節(jié)排卵 ) 的分泌,當重新采用自由采食時, LH 分娩立即重新啟動。
后備母豬配種后,催情飼喂應立即停止,有證據(jù) (Foxcroft 等, 1996) 表明,后備母豬配種后高采食量會導致胚胎存活率的顯著下降。因此,催情飼喂僅適合配種前,之后母豬的采食量應限制在正常妊娠水平,維持需要的 1 . 5 倍。對群飼母豬來說,這可能會引進另外的管理問題,由于未配種后備母豬采用自由采食,而配種后備母豬則需要限制飼喂。在妊娠前 3 周重新并群也是不可取,并群會產生新的爭斗,會引起胚胎損失及窩產仔數(shù)下降。
后備母豬何時配種
品種不同,后備母豬初次配種年齡和體重也不一樣,在多數(shù)情況下,大約在 124 . 7kg 活體重、 210 日齡時初次配種是獲得最佳繁殖性能和使用壽命的時機。初次配種時有足夠脂肪貯存,以滿足良好的哺乳和較短的斷奶至發(fā)情間隔。足夠的脂肪貯存可通過膘厚測量超過 0 . 7 英寸 (18cm) 來衡量。然而,年齡、膘厚和體重并非初次配種正確時間的自身目標,而是初情期年齡模式、脂肪組織生長的體重模式及最后成熟體重大小和繁殖啟動時要求的體重在成熟體重大小中比例關系的指標。
后備母豬的數(shù)量
季節(jié)、疾病、環(huán)境、年齡和遺傳組成均會影響特定時發(fā)情和受胎母豬的數(shù)量,整個分娩群中后備母豬的數(shù)量應事先確定。當確定了需要更替后備母豬的數(shù)量后,每個分娩欄選擇 3 頭更替后備母豬是必要的。在炎熱季節(jié),在確定時間保證 1 頭后備母豬妊娠所需的后備母豬數(shù)量要翻倍甚至 3 倍。群體中后備母豬數(shù)量越多,在預先確定的時間足夠多母豬妊娠的可能性也越大。然而,在母豬管理過程中,常根據(jù)平均年需要量設計豬位。增加母豬數(shù)量的同時不增加豬位數(shù),很可能引起由于擁擠造成的額外應激,并最終增加乏情的概率。
發(fā)情誘導和初次配種
母豬場更替后備母豬的運輸也常常會導致初次發(fā)情的啟動,如果這是事實,在母豬管理體系中,可在 3 周的馴化期后獲得高比例發(fā)情后備母豬的可能。公豬暴露也可誘發(fā)后備母豬的初期。研究表明,與較遲年齡啟動初情的后備母豬相比,在較年青時啟動初情的后備母豬對公豬暴露的反應傾向于更保守。對 145 — 160 日齡的后備母豬采用 PG600-t~ 是常用的刺激初情的方法,尤其是在高溫季節(jié),這種方法顯得非常有效,可刺激循環(huán)被抑制的后備母豬啟動初次發(fā)情。
很重要的一點是,后備母豬發(fā)情行為模式與經(jīng)產母豬是不同的,發(fā)情期通常要短一些,常常不是很明確,因此,后備母豬應在發(fā)情檢查顯示發(fā)情后立即輸精,如果該后備母豬仍處于靜立熱情狀態(tài), 24 小時后再進行輸精。
總結
全面、綜合地后備母豬選擇與培育計劃是母豬生產力長期保持高水平的關鍵。遺傳和管理措施將有利于母豬的使用壽命和未來的繁殖性能,在繁殖群中采用滯后的管理措施要克服后備母豬選擇和培育的不足幾乎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