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育肥豬的飼養(yǎng)是養(yǎng)豬生產的最后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由于在一個集約化豬場中生長育肥豬頭數約占50-60%,其消耗的飼料占各類豬總耗料的75%左右。因此,它們的生長性能和飼料轉化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豬場的經濟效益。
一、優(yōu)良品種的選擇
在相同的飼養(yǎng)條件下,不同品種豬的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酮體品質都有所不同。實踐證明,瘦肉型豬種對能量、蛋白的利用率較地方豬種要高很多,并且更省料、增重更快、瘦肉率更高。所以豬種的選擇很重要,國內一般商品豬都是采用三元雜交模式生產出來的,最常見的是“杜+大+長”或“杜+長+大”。還有一些配套系品種生產性能也很好,比如PIC、斯格配套系、達蘭配套系等。這些洋品種雖然生產性能非常好,但肉質一般。如果想要生產高檔豬肉,建議采取“本地品種+洋品種”的二元雜交模式,這樣既可以得到理想的生長速度,又可以得到高品質的豬肉。
二、飼料營養(yǎng)
營養(yǎng)是充分發(fā)揮生長育肥豬生產性能的重要保證。因此,合理調控營養(yǎng),才能保持最佳生產狀態(tài),以獲得最大利益。
1.能量水平。在不限量飼喂條件下,為兼顧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和胴體瘦肉率,飼料的能量濃度以1公斤飼料含消化能11.92MJ-12.5MJ為最佳。
2.蛋白質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一般按育肥豬的不同階段給予不同的蛋白水平,前期(20公斤-55公斤)為16%-17%,后期(55公斤-90公斤)為14%-16%。豬需要10種必需氨基酸,缺乏任何一種都會影響豬的生長。賴氨酸為豬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對提高育肥豬的生長、飼料轉化率和胴體瘦肉率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證實,賴氨酸占粗蛋白6%~8%時,飼料中蛋白質的生物學價值最高。
3.礦物質和維生素水平。育肥豬飼料中添加適量的礦物質和維生素可以保證豬正常生長。特別是某些微量元素,當缺乏或過量時都會導致育肥豬機體代謝紊亂,從而導致生長速度下降或疾病的發(fā)生,嚴重的可能會導致死亡。
4.粗纖維水平。飼料中粗纖維含量過低,會導致豬拉稀或便秘。飼料粗纖維含量過高,會導致豬適口性差,并降低生長速度。育肥豬飼料中粗纖維的含量應控制在5%-8%。
三、環(huán)境和管理
環(huán)境條件包括豬舍內的溫度、濕度、氣流、光照等因素,以及舍內衛(wèi)生、密度等。
1.溫度。育肥豬的適宜溫度為16℃-23℃。實驗證明,氣溫在20℃時,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率最大。
2.濕度。在低溫高濕或高溫高濕的情況下都會降低豬的生長速度。因此,豬舍內的相對濕度以50-70%為最佳。
3.氣流。豬舍內氣流每秒以0.1米-0.2米,最大不能超過每秒0.25米。根據生產實際可采取自然通風或是輔以機械通風。
4.適度的光照。太陽光是天然的保健劑和殺菌劑,適當的光照能加強機體組織代謝,促進生長,提高抗病力。
5.密度。實踐證明,15公斤-60公斤的豬每頭需要0.6平方米-1平方米,60公斤以上需要1.0平方米-1.2平方米。
6.衛(wèi)生。豬舍要保持清潔干燥,空氣新鮮,并定期消毒。
7.管理制度。按規(guī)定時間給料、給水、清掃糞便,并觀察豬的食欲、精神狀態(tài)、糞便有無異常,對不正常的豬要及時診治。完善統(tǒng)計記錄制度,對豬群周轉、出售或是病死、稱重、飼料消耗、疾病治療等情況加以記錄。
四、疾病防疫
1.防疫。為了預防育肥豬的常見傳染病,必須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疫苗接種工作,做到不漏免一頭。
2.驅蟲。育肥豬主要有蛔蟲、姜片蟲、疥螨等。通常在60日齡驅一次,半個月后再驅一次。
3.添加免疫調節(jié)劑。根據季節(jié)變化和豬群的健康狀況,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給豬投一些可提高豬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免疫調節(jié)產品0.25%的“奧得曼A”以提高豬群免疫力,從而提高豬群的健康水平。
五、應用促生長劑
使用功能性添加劑—大莊素。“大莊素”是根據腸道健康和營養(yǎng)平衡再分配理論研發(fā)生產的,能有效吸附豬腸道中的毒素,消除有害菌,保持腸道健康,提高飼料的消化吸收率,加速肝臟營養(yǎng)平衡再分配,調節(jié)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的生長軸,促進多種生長激素的生成和釋放,大大提高豬只的生長速度,同時可有效降低脂肪沉積,提高瘦肉率。該產品可有效提高豬體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及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從而有效調節(jié)和改善豬群精神狀態(tài),抗應激,提高抗病能力,綜合調控達到健康、快速增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