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流行情況
2007年5月份武平縣象洞鄉(xiāng)發(fā)生多起仔豬黃痢。據(jù)一畜主反應,家中有2窩出生才3左右的仔豬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腹瀉,糞便黏黃。有的脫水很嚴重,眼球和肛門內(nèi)陷,糞便稀薄如水,黃色漿狀,含有凝乳小片,有氣泡,腥臭味;有的飲欲增加,精神萎頓,停止吮乳,皮膚藍灰色,質地干燥。
2 臨床癥狀
仔豬出生后—出現(xiàn)羅癥狀,一窩仔豬中有1—3頭仔豬發(fā)病,病初仔豬精神沉郁,全身衰弱,很快死亡,其他仔豬相繼發(fā)病。主要癥狀為排黃色稀糞或水樣糞便,呈黃色或黃白色,混有凝乳狀小片和小氣泡,有腥臭味,肛門失禁,精神沉郁,停兒二吮乳,脫水,迅速消瘦,嚴重者昏迷死亡。
3 剖檢變化
患豬尸體被毛粗糙,皮膚干燥,皺縮,口腔黏膜蒼白、干燥,肛門腫脹,黏膜充血水腫。腸系膜和網(wǎng)膜血管高度充血擴張,腸系膜淋巴結輕度腫大,呈淡黃色或紅色,切面多汁。胃顯著膨脹,充滿多量酸臭白色或黃白色、有的混有暗紅色血液的凝乳塊。胃壁黏膜水腫,表面附著多量黏液。胃底腺區(qū)黏膜呈紅色或紫紅色,可見明顯的出血斑點,表面附著凝血塊。小腸各段漿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和水腫。黏膜病變以十二指腸最嚴重,呈淡紅色、鮮紅色以至暗紅色,濕潤而有光澤,腸內(nèi)容物為黃色或黃紅色,混有凝乳塊,具有濃烈腥臭味?漳c和回腸病變較輕,但發(fā)酵積氣現(xiàn)象明顯。大腸病變比小腸輕,黏膜呈節(jié)段充血、水腫,充滿多量稀薄內(nèi)容物。肝臟瘀血,呈紫紅色或黃紅相間的嵌紋狀色彩,稍腫大,被膜光滑,質地變脆,切面有暗紅色血液流出,結構模糊,膽囊不擴張,內(nèi)含少量棕黃色濃稠膽汁。胰腺幾乎無病變。脾臟有不同程度瘀血,呈紫紅色,,被膜上有小出血點,切面結構模糊。腎臟無明顯變化,被膜光滑易剝離,皮質表面有數(shù)量不等的針尖大小出血點,切面皮質層色澤蒼白。心臟擴張,心房和心室內(nèi)充滿凝血塊,心肌松軟,色澤蒼白無光澤。肺水腫明顯,切面有泡沬性漿液流出,間葉及隔葉有暗紅色瘀血區(qū)。
4 診 斷
根據(jù)臨床癥狀和剖檢病變初診為仔豬黃痢。
5 治 療
分2組進行治療。
5.1 第1組 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55mg 慶大霉素,每天1次,連用2d。同時口服補液鹽,藥物飲水(阿莫西林50 mg加水30 kg),結果治愈率為50%。
5.2 第2組 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1~2 mg多黏菌硫酸鹽,每天2次,同時藥物飲水(阿莫西林50 mg加水30 kg),結果治愈率為82%。
6 分析與探討
6.1 致病因子 引起仔豬黃痢的腸道致病性大腸桿菌都具有表面抗原,主要有K88、K99和K987P,這是一種蛋白質性質的菌毛樣結構,細菌進入腸道后,它能使細菌黏附于仔豬小腸黏膜絨毛上皮表面,是細菌在腸道中的定居因子。
6.2 腸毒素影響 細菌進入體內(nèi)后分泌毒素。致病性大腸桿菌的腸毒素有2類,一類是分子質量比較大(10 000以上)的由2種亞單位組成的熱敏腸毒素(LT),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對熱敏感,60℃經(jīng)30 min即可滅活,這種腸毒素表現(xiàn)毒性作用的潛伏期較長,作用持久,毒性作用也強。來自不同菌株的熱敏腸毒素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與霍亂弧菌產(chǎn)生的腸毒素也有明顯的交叉反應。另一類腸毒素是熱穩(wěn)定腸毒素(ST),這是一類分子質量較小(1 980~5 100)的多肽物質,在100℃條件下加熱30 min也不會失去活性,它的致瀉作用快而短暫。ST的抗原性很差,只有在與某些蛋白質載體結合后才表現(xiàn)其抗原性,因此它只能看作是一種半抗原物質。LT和ST這兩種毒素可刺激隱窩部位腸黏膜上皮細胞分泌大量液體,同時抑制絨毛上皮細胞的吸收作用而引起嚴重脫水,導致代謝性酸堿平衡紊亂,甚至虛脫死亡。
6.3 治療 大腸桿菌容易產(chǎn)生耐藥性,應先做藥敏試驗,選最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仔豬出生后可先每頭口服硫酸慶大霉素2 mL,1h后再喂初乳,以消炎抑菌,減少和防止仔豬腹瀉。發(fā)病后可口服補液鹽,防上亡脫水,補充電解質,緩解酸中毒及補充能量。